过去三年里,世界发生 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,即将卸任的智利总统米歇尔·巴切莱特在首都圣地亚哥参加中国-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(以下简称“中拉论坛”)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时这么说道。 2015年1月,中国与拉共体33国共同举行的首届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,该会议每3年举行一次。那时,《巴黎协定》尚未诞生;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》还在酝酿;经济保护主义的回归不可想象,巴切莱特说。 首届会议召开后,该论坛就在环境合作方面取 得了进展,智利外 交部长埃拉尔多·穆尼奥斯说。 “我们支持多边主义,支持共同面对并治理气候变化、自然灾害等问题,”穆尼奥斯说。 那时候,中国已经 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 议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。在今年的峰会上,各国外长也承诺将加强与中国在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,该项目因此成为关注的焦点。 与会各方通过了《圣地亚哥宣言》,将环境确定为“互利与发展”的八大优先领域之一;并发表了一份关于拉美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新角色的正式声明,而且很快还将发布一份更为详细的中拉2019-2021年共同行动计划。 在第一届中拉论坛公布的2015-2019年中拉合作 计划中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将在接下来的10年内在该地区投资2500亿美元,并使中拉贸易额增至5000亿美元。这番承诺一度成为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。在今年的峰会上,各方对中国在资金方面的期许很高。 是新的道路,还是长久的障碍? 外交部长王毅在开幕式上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。信中指出,中拉论坛已成为中拉整体合作的主渠道,带动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。 上届论坛发布的合作计划曾宣布有意建立包括基础设施、科学技术以及文化交流在内的多个行业分论坛。 围绕环境这个偶尔会导致中拉关系紧 张的话题建立专门的平 台将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,拉丁美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、前智利驻华大使费尔南多·雷耶斯·玛塔认为。 “我们已经开始为中拉双方在环境等主题上的反思创造空间,”雷耶斯·玛塔说,他同时也强调,新的宣言中有一段内容专门提到了要努力实现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》。 “这么看来,是有进步的,”他说。 拉共体成立 于2011年,但目前仍 没有办公室、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,与中国和拉美国家所参与的更为成熟的多边论坛相比,也不具备相应的机...